在沂南县城,有这样一位退休老干部,他的一生与红色传承紧密相连,与电力事业共同成长。他,就是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沂蒙乡土文化研究院阳都分院名誉顾问邢恩坤。他从热血青年到退休干部,邢恩坤的人生轨迹,犹如一部生动的奋斗史诗,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也映照出个人的不懈追求。

红色家庭,传承革命精神
今年74岁的邢恩坤出生在一个具有红色革命背景的家庭。父亲邢志文,生于民国15年(1927),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1943年,年仅16岁的父亲,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毅然跟随时任机枪班班长的叔父邢松林,参加了八路军,转战沂蒙,后随四野奔赴东北,参加抗日联军,抗战胜利后在东北军政大学任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要职,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四平战役和抗美援朝战场上,邢志文分别荣立一等、二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大尉军衔,还获得了多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奖章。

结缘电力,开启逐电之旅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邢恩坤全家随父母从部队复员回到沂南县界湖街道小官庄村。从灯火辉煌的大城市,住进低矮昏暗的土坯房,生活的落差让年幼的邢恩坤很不适应。夜里,那如萤火虫般微弱的煤油灯,照亮不了屋内的黑暗,也照不亮邢恩坤对光明的渴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邢恩坤去叔叔家玩,看到叔叔用一节干电池、一段铁丝系着小灯珠点亮,他喜出望外。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行动起来,他从大队办公室要来两节手摇电话机专用的一号甲电,自己动手,用两根电线并接电池灯泡,中间串接一个拉线开关挂在房梁上。当灯珠亮起的那一刻,邢恩坤的心中也点亮了一盏关于电力的梦想之灯,从此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上小学开始,每逢星期天,邢恩坤就会前往离家5公里外的界湖发电厂。他钻过铁丝围墙,听着大马力柴油机的轰鸣声,看着柴油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心中满是神奇与向往。太阳落山,照明线路送电,路灯亮起,邢恩坤和小伙伴们欢呼雀跃,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晚饭后,邢恩坤将发电厂全貌用蜡笔画在纸上,从机房、发动机、电盘,一直到电杆上高高架起的4条线送往县城。当时的他,虽然不懂低压网三线四线供电原理,但对电力的探索欲望愈发强烈。
上小学期间,邢恩坤和要好的同学赵兴华自发组成无线电业余爱好小组。他们从转业电话兵那里借来有关书籍,学习拆卸、组装矿石收音机。中学时代,邢恩坤订阅了无线电杂志,购买了大量电工学、电子学等方面的书籍,开始学习组装晶体管收音机。从单管倍压检波、四管再生来复式、六管超外差式收音机,再到组装14英寸黑白电视机、维修各种家电器,他在知识的海洋中越游越远。

1970年,沂南县首座35千伏变电站投运,结束了内燃机发电的历史。物理课老师带邢恩坤和同学们去参观变电所,从此课余时间,邢恩坤经常去变电所,向值班人员问这问那,对供电系统有了初步了解,也对供电工作充满了羡慕。
投身电力,书写奋斗篇章
1973年1月,高中毕业后的邢恩坤被公社中学选派当民办教师,专门辅导物理化学。在此期间,他自制了发动机、电动机等大量教学仪器,购进药品器械,让理化课程堂堂有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农业学大寨期间,邢恩坤被公社党委从中学抽调搞宣传工作。他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地办起了工地广播站、工地战报,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经常夜里12点后才能休息,但他毫无怨言,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1977年,公社成立电影队,邢恩坤被派任电影队队长。他推着设备下四乡,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8年多。当时,农村电力负荷不足,频繁停电,人们对供电局不满,管供电局叫停电局。邢恩坤根据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向供电局提出了解决电力供需矛盾的意见,包括分析电力供需缺口、削峰填谷、实行计划用电等。他的意见得到了局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肯定,随后被邀去供电局三电办公室工作,任用电监督员。

在三电办公室工作期间,邢恩坤全身心投入计划用电工作。他和同事们根据用电实际情况分配用电负荷,在各变电所、各大用户出线安装定量器,实行定时定量供电,对一般用户安装定时钟、限电器,在保障保温、照明的情况下避峰让电,鼓励企业深夜低谷时间用电。他每天到各变电所抄录每条出线24小时用电情况,画出用电负荷曲线,供领导参考分析,使有限的电力负荷得到充分利用。在全区电力行业考核中,沂南县电力负荷使用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左右。
邢恩坤还与用电科长起草撰写了《营业用电管理标准》一书,在全区电力系统印发推行。同时,他参与完成了首轮《沂南县电业志》编纂和《山东省战工会》展览馆的布展。
2000年后,县级供电企业由省代管,邢恩坤担任主讲,对留用的600名农电工进行了7期专业培训,这些农电工如今仍是各站所的骨干力量和领导干部。
让电,鼓励企业深夜低谷时间用电。他每天到各变电所抄录每条出线24小时用电情况,画出用电负荷曲线,供领导参考分析,使有限的电力负荷得到充分利用。在全区电力行业考核中,沂南县电力负荷使用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左右。
邢恩坤还与用电科长起草撰写了《营业用电管理标准》一书,在全区电力系统印发推行。同时,他参与完成了首轮《沂南县电业志》编纂和《山东省战工会》展览馆的布展。
2000年后,县级供电企业由省代管,邢恩坤担任主讲,对留用的600名农电工进行了7期专业培训,这些农电工如今仍是各站所的骨干力量和领导干部。
在供电工作期间,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四次评为标兵;三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2023年,公司离退休党支部工作情况,由临沂电业局录制了《余热生辉 奉献社会》专题片,多次在国家电网展播。
去年“七、一”在全市离退休党组织书记会上,邢恩坤代表基层先进党组织,向大会作了典型发言。

退休不褪色,发挥余热生辉
2014年退休后,邢恩坤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参加《界湖街道志》编纂工作,五年时间,和团队完成了200万字的编纂任务并出版发行,还参加了《界湖南村志》的编审并出版。他在沂南乡土诗人传媒中心业余负责汇编,五年如一日,得到大家一至好评。
2022年,邢恩坤担任国网沂南供电公司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他带领党支部成员加强阵地建设,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体,为离退休党员提供活动、发挥作用、文体娱乐、康养服务等多功能的党建活动阵地。同时,党支部抓好组织建设,加强政治引领,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
在志愿服务方面,党支部建立“组团式”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领办牵手彩虹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助力和谐文明社区建设。党支部还整合优势资源,联合县老年大学设立分校,引入康养资源,让老年人享受到 “家门口的老年教育”和日常康养服务。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看望走访老党员、老干部,为企业解决用电困难,配合安全生产执法大检查,支持配合国网英大保险工作……一系列的举措,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上级的肯定,2023年度,党支部被市老干局授予“五星级先进基层党组织”,邢恩坤个人也被省市县评为先进个人。
2023年,他还被聘为沂南县党史史志专家人才库成员、国网沂南供电公司电力宣讲团讲师。

红色家传志满腔,半生逐电绽荣光。
少时梦启灯初亮,壮岁功成业正彰。
编纂志书留史迹,育培新秀绽锋芒。
退休未减丹心热,奉献余晖美誉扬。

邢恩坤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家庭、对事业、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沂南县的一段传奇,激励着更多的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刘唐山)

本文作者:刘唐山,网络作家、摄影家、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1966年出生于沂南县青驼镇,创办有青驼唐山影音传媒,《山路》文学,致力推广沂蒙、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刘爱民 刘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