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工天地
职工达人秀|王保祥:雕琢黑陶时光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9 16:54:52

个人简介:王保祥,成武县黑陶匠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黑陶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黑陶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潜心钻研陶艺30多年,将刻瓷手艺与黑陶制作完美结合。从传承到创新,王保祥让有4000多年历史的黑陶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推荐单位:菏泽市工人文化宫


de2f50fbcfa970876cf21ee9c0b1b792_s_f45391f47d7c438982d401d8a4b247ff.png


在菏泽市成武县的一间陶艺工作室里,一位头发略显花白的男子正专注地对着一件黑陶作品雕琢。他手中的刻刀仿佛是他与黑陶对话的媒介,一笔一划间,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的创意相互交融。这位男子就是黑陶艺术家王保祥,一位在黑陶艺术领域默默耕耘了30年、用传承与创新书写陶艺传奇的艺术家。


王保祥父亲王同贵是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在家庭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他早早地掌握了刻瓷手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家乡成武曾出土大量陶片,但相关技艺却已失传。那一刻,一颗复兴陶艺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立志让这一民间艺术瑰宝重现昔日辉煌。


“陶器制作是需要一点一点地去提炼。有时候这一个多月做的东西烧出来之后,就是一堆瓦砾,都是碎片,即使碎片我也得搞清楚为什么会是碎片。”王保祥回忆起陶艺探索之路,感慨万千。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他没有丝毫退缩,不断钻研,逐渐掌握了黑陶从成型到成品的工艺技术以及独特的烧结工艺。此后的数年里,他更是大胆创新,尝试将绘画瓷刻艺术融入黑陶制作中,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


1881c485834b66ef25063e1bc331a947_s_bcaf1c9cf6ef4a8884791dd606543f2c.png


王保祥研制出的“陶开片”工艺,填补了世界陶史的空白,被专家赞誉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其研究成果“中国瓷刻艺术”“中国黑陶艺术”在《东方》(美国)杂志发表,引起国际友人的高度关注与赞扬。他的刻陶作品《无极生化》入选全国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佳品及名艺人作品展。


在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中,王保祥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他积极致力于成武优秀传统黑陶工艺的复制与传播。上世纪80年代,尽管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他依然自筹资金在家中成立工作室,招收徒弟,手把手传授技艺,坚持复制与创新并举。他的心得文章发表在《中国花卉报》,相关研究成果被收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传统技艺》中。


王保祥还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艺术人才,他拥有55个知识产权、4个商标以及20多个专利。他研发的专利花盆,巧妙解决了花盆因排碱导致外观不雅的问题,实现了实用与欣赏的完美结合。他对材料与工艺的突破性改革,催生出“开片陶”“点沙陶”等创新作品,成为山东电视台《花样菏泽》的重点展示内容。他还大胆利用现代科技,将黑陶仅供观赏的功能转变为实用功能,如制作出备受消费者喜爱的黑陶台灯,并荣获菏泽最高文艺奖“牡丹文艺奖”;他精心打造的“文亭壶”,被誉为“江北第一壶”,并成功注册商标,斩获首届山东大众艺术节“儒风泰山”金奖。


无论是老家的创作基地,还是县城里的“手造访”,都成为王保祥传播陶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担任菏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18年里,无偿为100多位会员提供创意服务,助力他们获得中国文联“山花奖”和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在他的带动下,菏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新人辈出,先后推荐6人成为国家级会员,40多人成为省级会员。


d9aa3f4bfe025b82b003793a95d03957_s_7d057d9fb90542779397e5c9815a96da.png


对于弱势群体,王保祥更是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助力残疾人群体将所学技艺转化为生产力,让他们在致富的道路上充满自信。他多次邀请报社和电台采访他们的创业事迹,让更多人了解“无声世界”人群创造的精美作品。他积极帮助他们加入协会、进入市场销售,为他们的新产品提供设计与创意,赢得了他们亲人的赞誉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在王保祥的创作基地和工作室,每逢假期和周末,总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开展公益性陶艺传播活动,数千名少年儿童在这里感受到了黑陶艺术的魅力,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黑陶作品。这些孩子就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王保祥的精心培育下,将黑陶文化的火种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翛树)


主办:英模网编辑部 技术支持:开创云

英模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8016779号-1 公安备案编号:3701021130

网站信箱:sdgrbzbs@163.com 联系电话:0531-8202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