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留矿山的“绿色”蝶变
——山东省物化探院“济南市南部山区东泉泸村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纪实
抚平“大地伤疤”,山体“披绿重生”。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承担的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办事处东泉泸村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通过综合修复、系统治理,实现从“荒山荒坡”到“绿水青山”的生态蝶变,用实际行动绘就生态宜居的“绿色答卷”。
理清现状,制定计划,挂图作战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办事处东泉泸村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因早期矿山开采形成的高陡立面、平台和斜坡,破坏了山体原有的地形地貌景观,存在严重的视觉污染;另外受以往爆破、长期风化剥蚀、降雨冲刷、冻融等因素影响,平台和斜坡上堆放的渣石堆、高陡立面上的危岩体稳定性较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形成两处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图斑,图斑面积119000多平方米。
项目中标后,省物化探院深基中心立即选派专业技术骨干进驻现场,进行标准化项目部建设,并及时与国土、城管、城建、仲宫街道办事处、东泉泸村委及设计、监理等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完善项目施工手续,做好全面准备工作。组织技术人员采用无人机和实时差分定位设备对现场进行数据收集和区域测放,依据设计方案和现场地形及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应急预案,做好施工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施工进度高质量推进。。
统筹协调,严抓质量,确保安全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亦是践行之法。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管理人员严抓质量标准,严控进场材料质量,对各施工环节进行时时监管,确保每个施工环节施工质量合格。项目组统筹施工工艺、施工任务和施工安全等因素,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划分施工区域,采取多施工段同时施工的方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和人员的生产效率,提前1个月完成现场任务。
施工过程中,投入机械设备50多台套,作业人员120多人,现场施工机械多、人员多、作业平台落差大,存在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隐患。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圆桌会”形式,查找现场安全隐患、理顺工作机制、交流隐患排查措施,全力提升项目安全施工水平。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培训、安全交底、安全晨会、安全巡查、安全监护的管理制度,为施工人员投保,安置安全防护栏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确保了项目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修复治理,改善环境,打造样板
本工程施工工艺主要包括立面排险、削坡平整、渣石内倒续坡、场地平整、砌筑挡土墙、坡顶防护栏网、种植土回填、苗木绿化。项目完成排险17700多平,削坡84600余方;建造毛石挡墙2900多米,种植苗木12200余株,严格做到产生石料现场自平衡。通过开展本次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完成图斑生态修复治理任务,消除因早期矿山开采造成的安全隐患和视觉污染,为当地居民和拟建项目提供了安全保证。通过植被复绿等手段,有效改善治理区的生态地质景观,加强治理区的水土保持能力,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改善了居住环境,使治理区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加强,生态资源得到循环发展、有效利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项目治理成果实现了矿山由“黄”复“绿”、由“荒”变“茂”的蜕变,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项目治理效果得到了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高度认可,并被列为样板施工项目,多次组织现场观摩。
(高鲁飞 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