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唐守忠在工作中。胜利油田供图
在鲁班首席工匠、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采油工技能大师唐守忠的人生信条里,从来就没有“差不多”。
在他看来,抽油机虽不会说话,但反应是最真实的。如果平时干活毛躁、偷工减料,机器的寿命就长不了,“差不多其实就是差挺多”。
偏居一隅,身处孤岛,从毕业开始,唐守忠已经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扎根了35个年头。
30余本手写笔记、162件创新成果伴随他走过岁月,也见证着他从孤岛小镇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从一名“小技工”成长为“大工匠”,徒弟遍布油田各个开发单位,创新结出的硕果广泛应用在胜利油区。
在很多人看来,唐守忠是个“幸运儿”。能从一名技校毕业的学徒工一路成长为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山东省首席技师、鲁班首席工匠,还能从偏远的孤岛小镇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两枚金灿灿的奖章。
回望来时路,只有唐守忠自己明白其中的“奥秘”:找到兴趣所在,坚持走下去——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在不疾不徐中保持自己的节奏,找到通往内心丰盈的路。
1989年,唐守忠从河口技校毕业,被分配到孤岛采油厂,成为一名采油工。那时候油气计量分离器和升温加热水套炉采用玻璃管量油或显示水位,割玻璃管成为采油工必备的技能。
“当时都用锉刀锉,对锉磨力度和锉痕精度要求很高。”唐守忠回忆道。起初自己不是因用力过大磨痕过深,锉碎玻璃管,就是锉痕过浅,掰碎玻璃管划破手,经常是这个指头没好,另一个又受伤。
用心琢磨动作要领、反复操作对比试验,唐守忠总结出了“三快两慢一打磨”的技巧,终于练就了百做不误的割玻璃管“一磨准”技法。
在担任孤岛103站副队长时,唐守忠管理的103口油水井“井井不同”,每台设备的零部件多如“牛毛”,所需要的电机型号及轴轮种类自然不同,这可难坏了倒换电机的员工。
唐守忠决心找个简单的办法,他将电机类型、轴轮直径、皮带型号等逐个记牢,在脑子里规划出每台电机的思维导图,甚至连各部分螺丝粗细、长短都记得清清楚楚,成了同事眼中的“活字典”。
针对抽油井光杆易受损,影响使用寿命和采油时率的突出问题,唐守忠对症开方,研究形成“延长抽油井光杆使用寿命法”,使光杆使用周期延长3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唐守忠工作法”,收录进《大国工匠工作法》丛书。
近年来,生产信息化广泛应用,对一线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应用方面,唐守忠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尝试将信息化前沿技术应用于生产现场,集成研发“油田生产现场智能巡检与控制关键技术”,对巡检区域进行实时智能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唐守忠还把自己当年练技术的拼劲传给了年轻人,创新实施“自主化培训模式”“项目任务带徒法”,培训员工4600人次,培养出技术能手214人,所带徒弟中38人次在中石化、油田职业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72人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被聘为胜利名师。(马俊松 葛红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