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远山近水、温婉仕女……大千世界的点滴被浓缩在玻璃内壁的方寸间,焕发出更为动人的光泽,这项“反画正赏”的绘画艺术便是玻璃画。
刚刚荣获“山东手造工匠”的马金霞是威海玻璃画的非遗传承人,现任威海市世澳进出口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的她,从事玻璃画20余年,不仅在技艺上精益求精,并且在传统的玻璃画中注入威海元素,让“非遗传承”更具家乡情怀。
笔尖绘制“镜面”之美
位于威海民俗文化邨的威海内画鼻烟壶艺术馆内,上百件不同题材、画风各异、形态多样的玻璃内画作品熠熠生辉。其中,玻璃内画作品“一百单八将”格外引人关注,这也是马金霞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这个作品的瓶坯直径约32厘米,瓶口直径只有5厘米。在如此小的瓶口内反手内绘精妙入微的画面,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由于作品人物众多,线条繁琐,要想将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体现得淋漓尽致,就需精细绘制。因为瓶丕所限,绘制时根本看不清球体内的笔尖,精细之处非目力所能及,只能凭感觉进行创作。特别是球顶图案的绘制,需要使用稳定性差的长笔杆,这对绘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创作玻璃内画不能一气呵成,每一处细节至少要上两三层色彩,才会让作品更灵动。”谈及创作的不易,马金霞如数家珍。
难度越大越展现高超技艺,耗时半年创作的“一百单八将”作品,堪称玻璃内画的典范。其设色明艳雅致,运笔细腻严谨,将108位水浒人物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无论是人物的神态、动作,还是面部表情,均细腻自然、栩栩如生,甚至眉毛也是根根分明。这一作品将马金霞超级细腻的手绘技艺诠释得淋漓尽致,也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好评。
“切磋琢磨”精进技艺
小时候,马金霞就经常看见父亲在研究玻璃画,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马金霞也拿起画笔开始“涂鸦”。也许是兴趣使然,潜移默化下,马金霞对玻璃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成长为“威海玻璃画”第四代传人。
精雕细琢方寸间。学习玻璃画,要受得了寂寞,耐得住性子。跟随父亲学习玻璃画期间,马金霞经常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玻璃画的创作过程是苦的,但作品完成后,展现出来的晶莹剔透的独特之美却让马金霞成就感满满。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为精进玻璃画的画技、画法,马金霞在大学时毅然选择了美术专业,系统学习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并将其与内画技艺巧妙结合,走出了自己的玻璃画“细腻”之风。
此外,马金霞还遍访玻璃画名家高子阳、刘玉霖、李云亭,在他们的指导下,绘制了很多独具威海风土人情的山水画及人物玻璃画。
非遗技艺秀神韵,一笔一墨显匠心。马金霞的玻璃画作品画工精细,用料讲究,屡获大奖:《玻璃画百子图》获山东省工艺美术金奖、《山水图》获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金玉满堂》获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
创新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创新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在精进技艺的同时,马金霞一直致力于玻璃画的创新发展。
在工艺方面,马金霞在传承珐琅彩工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立线工艺,帮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在着色方面,马金霞采用独创的颜料调配方法,使得绘制的玻璃画不但颜色考究,而且可以保存百年不掉彩、不变色,画风灵动,水墨味十足;在应用领域,不仅限于收藏、装饰的艺术品,还拓展到屏风、糖果盘、首饰盒、茶杯垫、挂件、手链等生活实用品,助力玻璃画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马金霞已将玻璃画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她立志要将威海玻璃画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玻璃画、喜欢玻璃画、从事玻璃画艺术。
“老师教授玻璃画技艺特别用心,将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司文杰师从马金霞多年,如今在玻璃画领域也崭露头角,她坦言,当初也曾想过放弃,是马金霞的鼓励,让她坚持了下来。
为进一步发扬玻璃画艺术,马金霞还利用各种机会进行玻璃画公益推广:定期在文化场馆举办玻璃画讲座;走进中小学,宣传玻璃画艺术、教授学生玻璃画技艺,让玻璃画的艺术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让传承百年的玻璃画工艺,越来越多地绽放在现代家居空间中,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马金霞表示,自己将继续秉承“工匠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玻璃画艺术与现代家居融合,助力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夏丽萍)
责编:张翔